[重症醫學] 加護病房常用藥品血管外滲 (漏針) 處理建議 (Suggested Treatment Options of Extravasation Caused by Non-Cytotoxic Agents)

▲刊登在NEJM上因為周邊靜脈營養劑外滲造成的傷害。 血管外滲 (extravasation) ,俗稱漏針,是護理同仁心中最大的痛,更是病人身上重重的傷,許多藥品本身可能損傷血管,或外滲後,造成組織壞死,這些都是血管外滲可能的併發症。 “血管外滲的危險因子,重...


▲刊登在NEJM上因為周邊靜脈營養劑外滲造成的傷害。

血管外滲 (extravasation),俗稱漏針,是護理同仁心中最大的痛,更是病人身上重重的傷,許多藥品本身可能損傷血管,或外滲後,造成組織壞死,這些都是血管外滲可能的併發症。

“血管外滲的危險因子,重症病人幾乎都有”

血管外滲的危險因子可以分為「輸注」、「病人」與「照護」相關:

輸注:輸注時間 (輸注越久,外滲風險可能越高)、輸注量、輸注速度、導管粗細 (相較於血管)。

病人:低血壓、循環不良、周邊血管疾病、年齡 (高齡與新生兒都是高風險群) 等。

照護:欠缺對刺激性、起泡性藥品的認知,忽於追蹤輸注部位狀況等。

簡單說,血管外滲的發生,通常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 (但很容易被歸咎於單一原因)

“血管外滲嚴重度分四級,外觀、水腫、疼痛是重點”


▲血管浸潤與外滲嚴重度分級。

文獻中,浸潤 (infiltration) 外滲 (extrvasation) 定義不同。浸潤指的是「非具起泡性質藥品,意外注射到靜脈以外的部位」

外滲指的是「具可能損傷組織或造成細胞傷害藥品,意外注射到靜脈以外的部位」

簡單說,差異在藥品性質

文獻中提供一種分類系統描述浸潤與外滲的嚴重度,根據皮膚外觀 (skin)水腫 (edema) 嚴重度、疼痛 (pain) 分級,所有外滲應該被歸類為第4級

“一但外滲,到底要冷敷還是溫敷?”


▲文獻中對冷敷與溫敷的一般性建議。

這個問題真的是大哉問,文獻中記載,冷敷的作用主要在於「減少發炎與組織壞死」,溫敷則是「擴張血管、增加血流,讓藥品離開外滲部位」

至於到底要冰敷還是溫敷,通常是根據「外滲藥品性質」「醫師對患部的臨床判斷」

舉例來說,血管收縮藥品或phenytoin引起的外滲,一般建議溫敷,而其他藥品 (非細胞毒性藥品) 引起的外滲,一般可以冷敷。

“特定藥品外滲的處理建議”


▲加護病房常用藥品外滲處理建議。


▲加護病房常用藥品外滲處理建議。

文獻中有許多被用於處理血管外滲的藥品,包括「phentolamine (一種血管擴張藥品)」「Hyaluronidase (玻尿酸酶)」「Nitroglycerin (硝酸甘油)」

從來沒看過「phentolamine」,在國外也是缺藥清單裡面的常客,許多病例報告改用「nitroglycerin」處理血管收縮藥品外滲。

Hyaluronidase的作用包括促進細胞外基質分解,但不適用於血管收縮藥品外滲,因為可能進一步擴張受災 (血管收縮) 範圍。

“高濃度靜脈營養液值得注意”

重症病人常因為消化、手術、高異化作用等原因需要補充高濃度靜脈營養液,一般建議,滲透壓低於900 mOsm/L,可考慮從周邊靜脈輸注,相反的,須從中央靜脈給予。
 
但想也知道,人的脾氣都不一樣了,何況血管 (這跟脾氣有什麼關係)。

研究顯示,周邊靜脈對滲透壓的耐受性,從600到1200,甚至1700 mOsml/L都有。因此,900的說法只是一般性說法。

高濃度靜脈營養液一但外滲,不容易從組織排除,使用周邊使用高濃度靜脈營養液值得醫療專業人員的注意

血管外滲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,我們儘可能的簡化大圖與表格,如果對細節有興趣的請移駕參考資料來源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