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重症醫學] 縮短心肌梗塞病人DTB時間未能顯著降低住院死亡率 (Door-to-Balloon Time AND Risk of In-hospital Mortality)...

DTB (Door-to-Balloon) 時間 已經成為各家醫院的全民運動,小時候老師就曾經教過,時間就是 金錢 (不對,是肌肉) (time is muscle),心肌缺血後越早恢復灌流,損失的心肌範圍就越小... 這件事情在之前許多研究中都獲得支持: 分析國家心肌梗塞...

DTB (Door-to-Balloon) 時間已經成為各家醫院的全民運動,小時候老師就曾經教過,時間就是金錢 (不對,是肌肉) (time is muscle),心肌缺血後越早恢復灌流,損失的心肌範圍就越小...

這件事情在之前許多研究中都獲得支持:

分析國家心肌梗塞註冊試驗 (the National Regist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) 發現,1994年的DTB時間為111分鐘,到了2006年的79分鐘,死亡率顯著下降5.5% (NNT = 18人)

Adapted from Am Heart J 2008;156:1035-44.

但密西根註冊資料庫,卻發現2003年到2008年之間,DTB時間從113分鐘減少到76分鐘,但短期死亡率並沒有顯著差異...

Adapted from Arch Intern Med 2010;170:1842-49.

雖然研究證據不一,但仍然不減DTB時間被廣泛採用作為心肌梗塞照護的主要品質指標,讓各大醫院無不在這個時間上卯足全勁...

檢討檢討再檢討,改善改善再改善,就是為了這一段時間...

今天的NEJM上刊登了一篇來自國家心臟血管資料註冊試驗 (the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; NCDR) 中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(PCI) 治療的相關數據,想要分析DTB時間對於住院死亡率的影響...

附註: 這個國家當然指得是美國

分析期間,共有96,738件住院事件接受PCI治療ST段上升心肌梗塞 (STEMI),分析結果發現:

- 從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的12個月,平均DTB時間為83分鐘
- 從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的12個月,平均DTB時間為67分鐘 (超快!!)

這兩段時間的平均DTB時間差異達統計上顯著差異...

且,這兩段時間之間,達到DTB時間90分鐘以內目標的病人從59.7%增加到83.1%,同樣達顯著差異...

但是,住院死亡率並沒有太大差別

- 未校正住院死亡率 (4.8% 比上 4.7%)
- 風險校正住院死亡率 (5.0% 比上 4.7%)

30天死亡率也同樣沒有差異...

Adapted from N Engl J Med 2013; 369:901-9.

那...大家可以喘口氣了嗎? 心臟科總醫師這時候呼了一口氣,呼~以後可以不用連滾帶爬得衝去急診看照會了...(爆)

無數的動物實驗顯示,心肌缺血時間越長,與梗塞範圍甚至是動物是否存有關...

但在這項研究中,這樣看似完美的理論為什麼沒有轉換為實際好處呢?

作者們認為,DTB時間的競賽,或許已經到了極致,隨著DTB時間佔整個缺血時間的比例越來越低,從症狀到氣球擴張術 (symptom-to-ballon) 的時間,或許變得更加重要...

以現今的科技,似乎還沒有到行動導管室的境界,但如何爭取到院前的這一段時間 (記得要讓救護車) 可能是之後的重點 (因為醫院裡面的人已經都100公尺10秒內了)...

應該考慮與保時捷車廠簽約設計救護車...(別笑,真的有阿!!)

Porsche Cayenne改裝的救護車 (我要去應徵駕駛!!)



Lamborghini救護車 (這個坐上去更快死掉吧!!)

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