瞎扯蛋
[雜談] DynaMed開箱文 (Unboxing of Evidence-Based Database: DynaMed)...
下午3:37:00
什麼!? 這也有開箱文?
大誤: 沒有"箱"哪來的開箱文阿!??
事實上,用DynaMed已經好一段時間了,但能夠用多久,我也不知道,所以決定在還能用的這段令人感恩的時間,好好地分享一下這個資料庫
[這篇文章與任何廠商一點關係都沒有!!] (更沒有3 3 23法則,歡迎一刀斃命)
身為EBM中毒者,各式各樣的資料庫都在我們的狩獵範圍內,類似的資料庫已經用了不少,從Micromedex,UpToDate,ACP PIER,Clinical Evidence,MD Consult...(族繁)
常常有人問我,"哪個資料庫最好用?" 我的答案總是: "你用的最好用的,最上手的,最能解決你的問題的,就是最好的資料庫"
因此,沒有單一資料庫可以回答所有問題的,但是,我99%以上最常使用的資料庫就是DynaMed...
為什麼? 原因很簡單:
(1) 介面乾淨: 個人 (比專家意見還低的非專家意見) 很不喜歡亂七八糟的版面,DynaMed早期的版面更乾淨 (改版後還髒了一點) 但還在個人容許範圍內
就像 (上圖) 這樣,條列式的呈現 (我不要長篇大論),清爽又有益身心
附註: 其實條列式的呈現許多資料庫都有,但大部分資料庫做到的是"分段",而部是真的條列式,在此說明
(2) 真的實證為"基礎"
- 更新速度快 (常常看到DynaMed引用的是剛發表 [數月內] 的文獻)
- 有詳細數據 (就像上圖一樣,清清楚楚條列化)
- 有引用文獻 (引經據典嗎,當然就必須要有文獻出處囉!!)
如果只是這些要件的話,大部分實證資料庫都可以達到,但DynaMed還加上了證據等級 (level of evidence),幫你計算NNT (number needed to treat) 可以說是佛心來的...
附註: 個人很喜歡DynaMed這樣先把"key finding"跟你講,再敘述詳細內容的思考邏輯,大部分資料庫只給你一堆文獻或表格,你必須自己去理出頭緒來
(3) 除了實證資訊外,還結合"藥物","疾病","指引"等資訊
如果只有實證資訊,那絕對是不夠的,因為臨床上我們需要更多的是疾病,藥物相關資訊,而對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,更需要一些致療指引的資訊
就像這樣 (上圖),每個藥物使用的療效證據,甚至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(FDA) 最新發布的警訊,讓你一各地方同時可以接觸到許多你必須要知道的訊息,聰明!
或是像這樣 (上圖),除了治療資訊外,還引用了國際醫學會的診斷標準,直接幫你整理好 (做報告時多快阿!! 感恩),還有不清楚的地方,直接連過去原始文獻出處
指引 (guidelines) 都幫你整理好,看你要CDC的,還是IDSA的,ACP的,ATS的,一應俱全
附註: DynaMed中引用的指引不侷限於美國地區或相關醫學會發表的,英國NICE發佈的指引也收納其中
(4) 有"App" (超感恩)
神阿!! 如果這樣的資料庫有App就好了,神一定是聽到了我的"哀求"...
在Android與iOS系統上,DynaMed都有應用程式,因為EBSCO與SkyScape這家老字號公司合作,所以平台相容性不是個問題...
所以我們都很快樂地在iPhone上查詢DynaMed...
附註: 但是仍然有缺憾,以網頁版的資料庫來說,還是以UpToDate的做得最好,因為它會自動偵測到您使用的機型必須以"mobile view"的方式呈現,會自動幫你整理版面
這一點DynaMed就大輸了,甚至,目前的版面在iPad上呈現仍然會有問題
結語:
DynaMed相較於其他實證資料庫的
優點: 更新快,資料完整,介面乾淨俐落,最重要的,可以解決我遇到的問題
缺點: 沒有行動版網頁,還有最重要的,本院沒有訂購 (嗚...嗚...嗚...)
附註: 別問我沒有訂,那怎麼用的那麼開心
如果您也在找實證資料庫,推薦您考慮DynaMed (不是變頻冷氣,不用裝11台)
[這篇文章與任何廠商一點關係都沒有!!]
大誤: 沒有"箱"哪來的開箱文阿!??
事實上,用DynaMed已經好一段時間了,但能夠用多久,我也不知道,所以決定在還能用的這段令人感恩的時間,好好地分享一下這個資料庫
[這篇文章與任何廠商一點關係都沒有!!] (更沒有3 3 23法則,歡迎一刀斃命)
身為EBM中毒者,各式各樣的資料庫都在我們的狩獵範圍內,類似的資料庫已經用了不少,從Micromedex,UpToDate,ACP PIER,Clinical Evidence,MD Consult...(族繁)
常常有人問我,"哪個資料庫最好用?" 我的答案總是: "你用的最好用的,最上手的,最能解決你的問題的,就是最好的資料庫"
因此,沒有單一資料庫可以回答所有問題的,但是,我99%以上最常使用的資料庫就是DynaMed...
為什麼? 原因很簡單:
(1) 介面乾淨: 個人 (比專家意見還低的非專家意見) 很不喜歡亂七八糟的版面,DynaMed早期的版面更乾淨 (改版後還髒了一點) 但還在個人容許範圍內
就像 (上圖) 這樣,條列式的呈現 (我不要長篇大論),清爽又有益身心
附註: 其實條列式的呈現許多資料庫都有,但大部分資料庫做到的是"分段",而部是真的條列式,在此說明
(2) 真的實證為"基礎"
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,實證為"基礎"應該是這些實證資料庫的基本,DynaMed應該是這些資料庫裡面最完整的,要強調以實證為"基礎",他應該具備幾項要件:
- 有詳細數據 (就像上圖一樣,清清楚楚條列化)
- 有引用文獻 (引經據典嗎,當然就必須要有文獻出處囉!!)
如果只是這些要件的話,大部分實證資料庫都可以達到,但DynaMed還加上了證據等級 (level of evidence),幫你計算NNT (number needed to treat) 可以說是佛心來的...
附註: 個人很喜歡DynaMed這樣先把"key finding"跟你講,再敘述詳細內容的思考邏輯,大部分資料庫只給你一堆文獻或表格,你必須自己去理出頭緒來
(3) 除了實證資訊外,還結合"藥物","疾病","指引"等資訊
如果只有實證資訊,那絕對是不夠的,因為臨床上我們需要更多的是疾病,藥物相關資訊,而對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,更需要一些致療指引的資訊
就像這樣 (上圖),每個藥物使用的療效證據,甚至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(FDA) 最新發布的警訊,讓你一各地方同時可以接觸到許多你必須要知道的訊息,聰明!
或是像這樣 (上圖),除了治療資訊外,還引用了國際醫學會的診斷標準,直接幫你整理好 (做報告時多快阿!! 感恩),還有不清楚的地方,直接連過去原始文獻出處
指引 (guidelines) 都幫你整理好,看你要CDC的,還是IDSA的,ACP的,ATS的,一應俱全
附註: DynaMed中引用的指引不侷限於美國地區或相關醫學會發表的,英國NICE發佈的指引也收納其中
(4) 有"App" (超感恩)
神阿!! 如果這樣的資料庫有App就好了,神一定是聽到了我的"哀求"...
在Android與iOS系統上,DynaMed都有應用程式,因為EBSCO與SkyScape這家老字號公司合作,所以平台相容性不是個問題...
所以我們都很快樂地在iPhone上查詢DynaMed...
附註: 但是仍然有缺憾,以網頁版的資料庫來說,還是以UpToDate的做得最好,因為它會自動偵測到您使用的機型必須以"mobile view"的方式呈現,會自動幫你整理版面
這一點DynaMed就大輸了,甚至,目前的版面在iPad上呈現仍然會有問題
結語:
DynaMed相較於其他實證資料庫的
優點: 更新快,資料完整,介面乾淨俐落,最重要的,可以解決我遇到的問題
缺點: 沒有行動版網頁,還有最重要的,本院沒有訂購 (嗚...嗚...嗚...)
附註: 別問我沒有訂,那怎麼用的那麼開心
如果您也在找實證資料庫,推薦您考慮DynaMed (不是變頻冷氣,不用裝11台)
[這篇文章與任何廠商一點關係都沒有!!]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