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BM
[EBM]證據等級之爭 - 牛津大學CEBM或GRADE (Level of Evidence - OCEBM LOE or GRADE)?
中午12:56:00
為什麼台灣的MacBook Air總是比其他鄰近國家慢上市 (還比香港貴)?
台灣 31,980元 (7月下旬)
香港7688元 (約台幣29983元) [現貨]
日本84,800元 (約台幣32224元) [現貨]
抱怨完畢!!
什麼是證據等級 (level of evidence),而證據等級要做什麼用?
同樣的一個關鍵字,有好多同義或近義字,包括證據品質,證據強度,文獻品質等等...
證據等級並沒有一定的定義,要看用在哪一個系統而定,過去也有學者統計過,所謂的證據證據等級分類系統有幾種? 答案是已經超過上百種了...
比較著名的包括:
- 牛津大學實證醫學中心證據等級 (OCEBM LOE) 2011版
- GRADE工作小組 (GRADE working group) 這裡
- 蘇格蘭校際指引網路 (SIGN) 這裡
除了這些獨立團體之外,最大宗的是各專科學會自行創立的證據等級,可說是多采多姿...
不論您習慣或是喜歡的是哪一種,用的正確最重要 (重點)...
比較GRADE與OCEBM LOE的差異有幾點不同:
(1) 目的不同:
GRADE的重點放在執業指引 (practice guideline) 的制訂與系統性綜論 (systematic review) 的證據評估
因此,GRADE花了很多時間在琢磨決策 (decision making) 上,而OCEBM比較傾向於評定證據等級,而非決策
OCEBM的專家們建議,在決策前要考慮病人相似度 (similarity),好處/壞處 (benefits/harms),其他選擇 (options) 與病人價值 (patient's values) 等等
附註: OCEBM在決策上的考量點與GRADE大部分雷同
(2) 方法不同:
GRADE要評比證據等級,需同時考慮多個面項,包括誤差風險 (risk of bias),研究結果精確度 (precision),發表誤差 (publication bias),一致性 (consistency),證據間接性 (indirectness) 與其他可能誤差 (other potential bias) 等等,評比起來比較辛苦也比較花時間...
而OCEBM比較著重研究設計 (當然也重視研究執行),直覺性的先根據研究問題決定哪些研究設計的證據等級比較高...
OCEBM與傳統上我們所做的一樣 (比對問題種類與研究設計,如果沒有太大問題,那就是它啦),而GRADE需同時考量許多面項,初心者容易苦手...
(3) 擁護者不同:
喜歡直覺性的人們,自然會考慮OCEBM的分法,喜歡東想西想的人們,自然會考慮GRADE,各有所好 (橘子與香蕉又出現了)...
或許可以分析使用OCEBM LOE與GRADE人們的特質,包括星座血型等,投稿考科藍年會...@@
總結如下:
GRADE:
優點: 可用於決策,證據等級的判定不僅考量研究設計/執行,還納入許多面項,為許多國際組織/專科醫學會採用於制訂指引,且逐漸 (緩慢地) 成為撰寫系統性綜論的標準之一
缺點: 苦手,且許多面項在評定上需要一定的經驗與知識 (簡單說,沒那麼直覺性)
OCEBM:
優點: 比較容易上手,但請注意!! OCEBM的專家們表示,證據等級還是可能因為研究品質,不精準度,間接性,一致性而降級 (剛剛那句話好像似曾相似?)
除此之外,根據OCEBM的專家們表示,OCEBM LOE的另一個好處是,即使沒有系統性綜論,也可以評比證據等級...
簡單的說,GRADE並不是針對某一項研究進行評比,而是針對一個問題 (以及這個問題所衍生出來的系統性綜論),但是個人認為,這一項有點認知上的問題...
應該改寫成這樣:
- GRADE鼓勵使用者進行系統性綜論 (事實上這也是對的,一個臨床問題鮮少可以用一項研究就解決),當然,廣義的系統性綜論可以把他視為系統性搜尋,系統性評讀,狹義的系統性綜論再進行一版一眼的步驟 (請洽PRISMA)
- 如果進行系統性搜尋後,仍然只有單一文章可以符合這個問題,GRADE同樣可以進行證據等級的判定,當然,在"一致性" "發表誤差" 部分可能就沒有辦法評比
再簡單來說,GRADE看的是一個問題,不管它是一篇文獻還是一百篇文獻,OCEBM看的是一篇文獻,看的東西不同,目的不同,當然就會有不同的做法
所以,橘子與香蕉又要出現了,雖然都是證據評比系統 (橘子香蕉也都是水果),但範疇 (scope) 不同,使用者請先評估您的需求選用適當的系統喔!!
[建議]
- 制訂治療指引/發表系統性綜論: 可以考慮使用GRADE系統
- 一般使用者: 可以考慮使用OCEBM系統
當然,如果您有特殊偏好 (這句話怪怪的),在適當情況下 (說得通的情況下) 還是可以各式評比系統喔!!
台灣 31,980元 (7月下旬)
香港7688元 (約台幣29983元) [現貨]
日本84,800元 (約台幣32224元) [現貨]
抱怨完畢!!
什麼是證據等級 (level of evidence),而證據等級要做什麼用?
同樣的一個關鍵字,有好多同義或近義字,包括證據品質,證據強度,文獻品質等等...
證據等級並沒有一定的定義,要看用在哪一個系統而定,過去也有學者統計過,所謂的證據證據等級分類系統有幾種? 答案是已經超過上百種了...
比較著名的包括:
- 牛津大學實證醫學中心證據等級 (OCEBM LOE) 2011版
- GRADE工作小組 (GRADE working group) 這裡
- 蘇格蘭校際指引網路 (SIGN) 這裡
除了這些獨立團體之外,最大宗的是各專科學會自行創立的證據等級,可說是多采多姿...
不論您習慣或是喜歡的是哪一種,用的正確最重要 (重點)...
比較GRADE與OCEBM LOE的差異有幾點不同:
(1) 目的不同:
GRADE的重點放在執業指引 (practice guideline) 的制訂與系統性綜論 (systematic review) 的證據評估
因此,GRADE花了很多時間在琢磨決策 (decision making) 上,而OCEBM比較傾向於評定證據等級,而非決策
OCEBM的專家們建議,在決策前要考慮病人相似度 (similarity),好處/壞處 (benefits/harms),其他選擇 (options) 與病人價值 (patient's values) 等等
附註: OCEBM在決策上的考量點與GRADE大部分雷同
(2) 方法不同:
GRADE要評比證據等級,需同時考慮多個面項,包括誤差風險 (risk of bias),研究結果精確度 (precision),發表誤差 (publication bias),一致性 (consistency),證據間接性 (indirectness) 與其他可能誤差 (other potential bias) 等等,評比起來比較辛苦也比較花時間...
而OCEBM比較著重研究設計 (當然也重視研究執行),直覺性的先根據研究問題決定哪些研究設計的證據等級比較高...
OCEBM與傳統上我們所做的一樣 (比對問題種類與研究設計,如果沒有太大問題,那就是它啦),而GRADE需同時考量許多面項,初心者容易苦手...
(3) 擁護者不同:
喜歡直覺性的人們,自然會考慮OCEBM的分法,喜歡東想西想的人們,自然會考慮GRADE,各有所好 (橘子與香蕉又出現了)...
或許可以分析使用OCEBM LOE與GRADE人們的特質,包括星座血型等,投稿考科藍年會...@@
總結如下:
GRADE:
優點: 可用於決策,證據等級的判定不僅考量研究設計/執行,還納入許多面項,為許多國際組織/專科醫學會採用於制訂指引,且逐漸 (緩慢地) 成為撰寫系統性綜論的標準之一
缺點: 苦手,且許多面項在評定上需要一定的經驗與知識 (簡單說,沒那麼直覺性)
OCEBM:
優點: 比較容易上手,但請注意!! OCEBM的專家們表示,證據等級還是可能因為研究品質,不精準度,間接性,一致性而降級 (剛剛那句話好像似曾相似?)
除此之外,根據OCEBM的專家們表示,OCEBM LOE的另一個好處是,即使沒有系統性綜論,也可以評比證據等級...
簡單的說,GRADE並不是針對某一項研究進行評比,而是針對一個問題 (以及這個問題所衍生出來的系統性綜論),但是個人認為,這一項有點認知上的問題...
應該改寫成這樣:
- GRADE鼓勵使用者進行系統性綜論 (事實上這也是對的,一個臨床問題鮮少可以用一項研究就解決),當然,廣義的系統性綜論可以把他視為系統性搜尋,系統性評讀,狹義的系統性綜論再進行一版一眼的步驟 (請洽PRISMA)
- 如果進行系統性搜尋後,仍然只有單一文章可以符合這個問題,GRADE同樣可以進行證據等級的判定,當然,在"一致性" "發表誤差" 部分可能就沒有辦法評比
再簡單來說,GRADE看的是一個問題,不管它是一篇文獻還是一百篇文獻,OCEBM看的是一篇文獻,看的東西不同,目的不同,當然就會有不同的做法
所以,橘子與香蕉又要出現了,雖然都是證據評比系統 (橘子香蕉也都是水果),但範疇 (scope) 不同,使用者請先評估您的需求選用適當的系統喔!!
[建議]
- 制訂治療指引/發表系統性綜論: 可以考慮使用GRADE系統
- 一般使用者: 可以考慮使用OCEBM系統
當然,如果您有特殊偏好 (這句話怪怪的),在適當情況下 (說得通的情況下) 還是可以各式評比系統喔!!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