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臨床藥學]界面活性劑用於新生兒呼吸窘迫症 (Surfactant Delivery With CPAP Avoi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)...
晚上10:04:00
每個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寶,被稱為新生兒殺手的呼吸窘迫症 (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; RDS) 的標準治療就是投與介面活性劑 (surfactant)...
一直以來,介面活性劑的投與都是從新生兒的氣管內管打入,顧名思義,這些新生兒都必須經過插管的過程,增加了不少風險...
"能不插管儘量不要插管",在加護病房中流傳著這一句話...
最近的Lancet上刊登了一篇由德國研究者進行,很不簡單的臨床研究,這項研究收納了220位罹患RDS的新生兒 (最不簡單的地方),納入後分成兩組:
- 實驗組接受CPAP (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) [必要時仍需要緊急插管] 然後在自主呼吸情況下用一根細管,藉由喉頭鏡,投與界面活性劑
- 對照組僅接受CPAP [必要時仍須緊急插管或投與界面活性劑]
主要試驗終點為需要呼呼器輔助呼吸,或血中二氧化碳超過65 mmHg,或氧氣需求量超過60%...
意向分析 (ITT) 下,這些新生兒出生2或3天時,實驗組需要插管的機率顯著低於對照組 (28% 與 46%; NNT = 6人; P=0.008)...
進一步把時間拉長到整個住院過程,投與界面活性劑的"新招"組,需要插管的機率仍然顯著較低 (33% 與 73%; NNT = 3人; P<0.001)...
不但如此,實驗組使用呼吸器的天數 (如果需要的話) 也短於對照組...
研究作者表示,其實這個"新招"一點也不新,在德國,已經有20%~30%罹患RDS的新生兒是這樣接受界面活性劑治療的...
很可惜的,這項研究並沒有辦法做到雙盲,留了許多"想像"空間給主治醫師們,但這個給藥方式是可行的,可能降低新生兒插管機率,就算需要插管,使用呼吸器的天數也顯著較短的喔~
多用點心,動點頭腦,事情可能就因此改變了...
Adapted from The Lancet,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, 30 September 2011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