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EBM]0.05的迷思 (Interpretation of Borderline Significance)...

我以前超愛 P 值的, 只要 P 值 小於0.05 ,人生就是彩色的,相對的, P 值 等於0.051 ,人生就變成黑白的... 但是大家還是會用兩種方法安慰我: (1) 沒關係,再增加一點樣本數目, P 值就會小於0.05囉! (2) 沒關係,就算沒有統計...


我以前超愛P值的,只要P小於0.05,人生就是彩色的,相對的,P等於0.051,人生就變成黑白的...

但是大家還是會用兩種方法安慰我:

(1) 沒關係,再增加一點樣本數目,
P值就會小於0.05囉!

(2) 沒關係,就算沒有統計上顯著差異,但還有比較好的"趨勢"阿!

大家還是很有人情味的,可是,面對這樣的數據,到底我們要怎樣看待它? 尤其是要應用在臨床上,
P值等於0.051真的就要丟進垃圾桶嗎?

以上圖的例子來解釋,風險比值 (HR) 為0.83,95%信賴區間 (95% CI) 介於0.65-1.05,想當然爾,
P值沒有小於0.05 (P=0.12)...

但事實上,觀察值的分佈並不是"均勻"地散佈在0.65到1.05之間,50%以上的估計值落在0.77-0.90之間,真的超過1.00的只佔6%...

因此,雖然
P值沒有小於0.05,但絕大多數的估計值仍然是落在有利的一邊...

這樣有被鼓勵到嗎? 但這只適用於"臨界值 (borderline)"的判讀喔,不然就不用計算
P值了!!

數據只是一個估計值,了解數據才能應用數據,不然真的會掉入一堆數字陷阱...

Adapted from BMJ 2011;343:d3340 doi: 10.1136/bmj.d3340

You Might Also Like

1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