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分析的結果 (Effect Measures of Meta-analysis)...
晚上10:08:00
綜合分析 (meta-analysis) 是利用統計方法將多項研究結果合併起來的一種研究設計..
如果研究設計與執行得當,經常被認為證據等級較高..
但這些統計方式實在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莫測,所以一般醫療人員在判讀時,大都是他寫什麼就是什麼了..
舉個例子來看,比較藥物預防壓力型潰瘍 (stress ulcer) 的效果差異,PPI類藥物與H2RA類藥物,用在預防壓力型潰瘍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..
以"隨機效應模式 (random-effect model)"配合Mantel-Haenszel法,計算出的結果是:
- RD (risk difference) -0.04 (-0.09, 0.01) P=0.08
代表風險下降4%,但統計上未達顯著差異,但如果改為"固定效應模式 (fixed-effect model)"同樣配合Mantel-Haenszel法,結果變成:
- RD (risk difference) -0.05 (-0.08. -0.02) P=0.002
代表風險下降5%,統計上達顯著差異水準..
這.....
如果你是"0.05"的粉絲團,你一定會昏了,到底要相信哪個?
固定效應 (fixed-effect) 模式與隨機效應 (random-effect) 模式的假設不同,理論上差異並不會太大,一般而言,隨機效應模式比較"保守",所以計算出來的95%信賴區間會比較寬 (相對比較不容易踢掉對立假設)..
除了M-H方法之外,綜合分析還有許多計算法,但M-H方法一般被認為特別適用於研究之間異質性較大,或事件數目低 (甚至為零) 時..
所以上述數據使用M-H方法是正確的,而沒有因為"小於0.05"的緣故挑選比較有利的固定效應模式 (大家總喜歡看顯著差異的結果) 也是正確的..
接下來,該怎麼辦呢? 答案是,找出壞小孩,哪個 (些) 研究造成顯著異質性?
對綜合分析的結果是不是有多一點點的了解? (不是只有"0.05"粉絲團喔!)
Adapted from Crit Care Med. 2010; 38: 1197-205.
附註: 以上資料由文獻中提供的數據重新計算而得
分享
2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