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組分析的嚴格評讀 (Critical Appraisal of Subgroup Analysis)...
晚上9:54:00好奇是人的天性,或許我有點多疑 (skepticism) 但科學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..
如果你有點影響力 (這代表你說的話有人會聽),請你一定要看完這一篇..
次組分析 (subgroup analysis) 就像是嚼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贈品..
第一件事情,在看次組分析時,請務必記得一個觀念,這通常用來產出新的假設 (hypothesis formulation),而不是用來確認某個假設 (hypothesis testing)的..
所以如果你要拿次組分析結果來決定對哪些特徵病患使用那種治療,那你跟你的患者都必須承擔相當的風險..
第二件事情,次組分析的角色,通常是在看治療效果在不同的族群上是否一致,也就是說,治療效果顯著時,去看是否有因子會影響這個效果..
而不是在沒有顯著效果時,去撈哪種因子可以翻盤 (這招真的很常出現..)
歷史上,被人詬病的次組分析不勝枚舉,重症患者嚴格控制血糖的研究 (Leuven研究),只要是待過加護病房的一定都知道..
在針對內科重症患者進行的研究中,研究結果發現,嚴格控制血糖,相較於傳統血糖控制,並不然顯著降低主要試驗終點 (住院死亡率)..
但是作者進行了一個次組分析,告訴讀者住加護病房超過三天的患者,嚴格控制血糖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 (52.5% vs. 43.0%; P=0.009)..
Adapted from N Engl J Med. 2006; 354: 449-61.
但是這像次組分析犯了一個大忌,也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,就是這個病患特徵並不是在一開始 (baseline) 就決定的..
怎麼說,例如性別,男性女性"通常"不會在加入研究後突然改變,除非變性..
但是誰會住加護病房超過三天,不太可能在試驗前就知道,因此,這項比較站在一個不平等的立場上,湊巧的機率很高..
再舉一個例子,最近才剛發表的CURRENT-OASIS 7研究,這是一項比較不同劑量aspirin與clopidogrel的分層研究,在比較高劑量與標準劑量的clopidogrel時,使用高劑量clopidogrel並不能顯著降低主要試驗終點 (30天時心因性死亡,心肌梗塞或中風)..
但是在次組分析中,研究者指出,隨機分派後接受PCI患者,發生主要試驗終點機率顯著較未接受PCI患者低..
我們可以說,接受PCI患者使用高劑量clopidogrel是有效的嗎 (常常結論是這一句話)..
Adapted from N Engl J Med. 2010; 363: 930-42.
待下篇,太長了...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