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n-steady State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..

還記得在醫學院時學的生物藥劑學 (Biopharmaceutics) 嗎?? 小聲說: 忘光光了~~(何意老師我對不起你..) 我們在臨床上拚毒血中濃度結果時,第一個問題大都是,"到達穩定狀態濃度"了沒? 那問題來了,如果上述答案是否定了,那會怎樣? 在臨床上...


還記得在醫學院時學的生物藥劑學 (Biopharmaceutics) 嗎??

小聲說: 忘光光了~~(何意老師我對不起你..)

我們在臨床上拚毒血中濃度結果時,第一個問題大都是,"到達穩定狀態濃度"了沒?

那問題來了,如果上述答案是否定了,那會怎樣?

在臨床上有些藥物到達穩定狀態 (Steady state) 的時間會比較久,這取決於該藥物的排除半衰期..

以毛地黃 Digoxin來說,他的半衰期約為1~2天,因此,以到達穩定狀態所需的4~5個半衰期來說,他要1個星期以上才會到達穩定狀態..

在臨床上,一些比較急迫的狀況,例如病患心房顫動合併心跳過快 (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rapid ventricular response)..

雖然我們都知道digoxin的效果並不佳,但在一些摧枯拉朽的狀況下,我們並不會想要使用鈣離子阻斷劑 (diltiazem或verapamil)..

如果醫師在投與完digoxin後隔天就監測血中濃度,那那個血中濃度可信嗎?

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,當然可信阿..機器又沒有壞掉,測出來的濃度當然是正確的..

因此,這個問題應該更精確地這樣問,"未達到穩定狀態的血中濃度,是否可以做為劑量調整的依據"

答案是可以的,只是出錯率當然是比到達穩定狀態時高..

怎麼說,未達到穩定狀態到底跟已達到穩定狀態有甚麼差別?

看上面的圖就知道了,理論上,未到達穩定狀態的濃度會比以到達的低..

因此,一般我們的推測方法如下,在監測過程,包括抽血,時間,給藥皆沒有異常的情況下..未到達穩定狀態時監測出來的濃度..較難做為調整劑量的依據..

此時還是可以預估其血中濃度的,進一步跟你抽出來的做比較..

就是用最老梗的 C = SFD/Vd x e(-kt) 一個一個地加起來,看你打到第幾個劑量就加幾次..

如果你抽出來的血中濃度比預估的,那到達定狀態的濃度可會更高,你可能需要調整劑量

如果你抽出來的血中濃度比預估的,此時請配合臨床狀況做是否要調整劑量的依據,因為在比較嚴酷的情況下,我們是沒有辦法在那邊等一個禮拜的..

結論是,非穩定狀態的血中濃度並非全部沒有意義,在緊急的情況下,一定要配合臨床的狀況,而不是都只是照章辦事喔..

Adapted from Basic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4th Edition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