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lden Hour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...
晚上8:06:00颱風又來了,搞得我頭都痛了..今年的颱風有"假日颱"的傾向,屋漏偏逢連夜雨..
在家除了忙著張羅三餐與工作之外..也不要忘了接收一下新的訊息..
早在我還在學校每天混吃等死時,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就已經是血栓溶解藥物 (例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; tPA)..
且早在1995年時發表的NINDS研究,就已經有了tPA要在症狀發生三個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..
之後所有的教科書都把這個標準列為圭臬,對缺血性中風病患來說,就是時間就是金錢..但是金錢買不到時間阿!!
當然有一堆研究者想要突破這個黃金三小時的限制,畢竟三個小時,扣掉中風發做沒有被人發現,堵車,救護車拋錨,急診室掛號,神經科醫師走路太慢,腦部斷層掃描要排隊,藥局給藥太慢 (這我就不知道了..冏)
三個小時確實是有一點拼..
在這個禮拜的NEJM上面,發表了一項稱為ECASS的研究 (基本上我已經放棄記這些簡稱了,因為實在太多了)
這項研究主要目的在於釐清中風症狀發生3~4.5個小時間使用tPA是否仍具有好處,希望將缺血性中風病患的黃金時間拉長到4.5個小時..
這是項多中心隨機分派研究,隨機分派已經排除腦出血的缺血性中風病患,一組接受tPA (0.9 mg/kg IV跟之前一樣) 一組接受安慰劑..
主要試驗終點為90天時神經失能程度,以modified Rankin scale評估 (這個指數由0~6分,分數越小越好)
結果發現..
實際投與tPA的平均時間為3小時59分 (這裡面藥局淹水不知道佔了幾分鐘..)
- 達到神經功能改善 (modified Rankin scale 0~1分): 52.4% 比上 45.2% OR 1.34 (1.02-1.76) P=0.04
但是相對的,發生顱內出血 (27.0% 比上 17.6%; P=0.001),有症狀的顱內出血風險都顯著上升 (2.4% 比上 0.2%; P=0.008)
其實會有這項研究的原因是在於tPA於2002年在歐盟上市,上市時的但書是,必須有一項上市後安全性後續追蹤研究 (稱為SITS-MOST..說吧,記不起來的啦),另一個是必須有針對治療時間延長到3小時以上的研究..也就是目前的這項研究..
看起來,在這個時間區段使用tPA確實可以增加神經預後較佳病患的比例,但同樣的,有一好就沒有兩好,有症狀顱內出血與任何顱內出血的比例都顯著增加..
至於是不是符合經濟效益或是病患實際需求,就見仁見智了,不過,隨著這項研究的發表,鐵定會讓一堆人又開始想要改寫教科書了..
黃金4.5小時..嗯..好像不是很好記..
延長4.5..5..5.5..6小時,還不如研究一下哪些因素阻礙了這些病患..錯失了真正的黃金時間..
Adapted from N Engl J Med. 2008; 359: 1317-29.
0 comments